一边是斯坦福校园里教授在黑板上写满算法公式短线配资资讯,一边是 19 岁少年偷偷在课桌下敲创业计划书。
一边是20 岁大学生在宿舍熬夜改代码,一边是全球高校学生疯狂注册他的社交网站。
2005 年的硅谷,山姆・奥特曼和扎克伯格用辍学按下创业加速键,二十年后成了科技圈传奇。
可如今的旧金山,这群 20 岁出头的年轻人,把 "拼命" 卷到了新高度。
有人连续三周每周工作 92 小时,度假到一半飞回来改方案。
住办公室 "棺材舱",吃预制餐省出时间写代码,甚至 18 岁少年从哈萨克斯坦退学来淘金,在马桶上都要修 bug。
当 AI 浪潮拍向旧金山,这群年轻人的疯狂,比二十年前的互联网泡沫时代更让人咋舌。
展开剩余86%92 小时连轴转!预制餐当饭,办公室当家
旧金山的周日清晨,金色阳光刚爬上金门大桥,28 岁的 Marty Kausas 已经在办公室敲了 3 小时代码。
他前几天刚在领英晒出 "连续三周每周工作 92 小时" 的战绩,朋友劝他休个假,结果飞到度假地第一天,就因为担心项目进度买了返程机票。
"本来能去大公司当程序员拿高薪,但那样太没劲了。"Kausas 嘴一撇,转身就为自己的 AI 公司拉来 5100 万美元投资。
他的办公桌上永远堆着几盒预制餐,都是健康大师品牌的速食,"不用想今天吃什么,省出时间就能多改几行代码"。
在旧金山的 AI 创业圈,这样的场景随处可见。
24 岁的 Mackay Grant 为了来旧金山开 AI 金融公司,连大学毕业典礼都没参加。
23 岁的 Emily Yuan 从斯坦福退学创业,把健身房时间都用来和同行聊融资。
对他们来说,"工作生活平衡" 是个笑话,能在凌晨两点前下班,就算是 "奢侈的休息"。
"棺材舱" 里睡 4 小时,纹身当投名状
走进旧金山梅森堡的创业园区,走廊尽头的房间里摆着十几个像火车卧铺的封闭舱位,拉上帘子一片漆黑,这就是 Haseab Ullah 的 "卧室"。
"每晚躺进去都像进了棺材,但能省出通勤时间,值了。
"Ullah 笑着说,他用自己的积蓄开了家 AI 客服公司,每天只点一份外卖,每月花 700 美元租这个 "棺材舱",就是为了能通宵改方案,白天倒头就睡。
比他更拼的是 25 岁的 Nico Laqua,这位 AI 金融公司创始人,直接把家安在了办公室。
新员工入职,他不送鲜花不送礼盒,反手递过去一张床垫,"想干就别回家,办公室能睡觉"。
更夸张的是,公司 40 多个员工里,有 30 人是前创始人,三分之二的早期员工都纹了公司 logo 当 "投名状"。
"我后悔读了哥伦比亚大学,课堂上解决不了真问题。"Laqua 说,他的目标很明确:把公司做成万亿市值,取代传统保险业。
18 岁少年从哈萨克斯坦来淘金,马桶上都在修 bug
18 岁的 Arlan Rakhmetzhanov,可能是旧金山最年轻的 AI 创业者之一。
高中时开发的 AI 工具帮他拿到斯坦福暑期研究机会,高三那年,他直接退学,带着一台笔记本电脑从哈萨克斯坦飞到旧金山,创办了 AI 辅助公司 Nia。
刚到旧金山的第一个月,他每天只睡 4 小时,在共享办公空间的角落里敲代码。
有次和潜在客户吃完晚饭,已经晚上 11 点,他直接抱着电脑冲到客户公寓,现场安装软件演示,直到凌晨 1 点签下合同才离开。
接下来的几周,他跑遍旧金山 80 多家初创公司,连散步、吃饭、在洗衣房等衣服时,都抱着电脑改程序,甚至在马桶上还修过 bug。
"我从来没想过把工作和生活分开,创业就是我的全部。"Rakhmetzhanov 说。
现在,他的公司拿到了新投资,投资人特意送了他一张真正的床,替换掉之前的充气床垫,这是他来旧金山后收到的最 "奢侈" 的礼物。
更有意思的是,他的父亲和兄弟也被吸引来旧金山,跟着他一起追 AI 创业梦。
站在酒店窗前,看着旧金山夜里亮着灯的办公楼,父亲桑扎尔感慨:"没想到这座城市,能让年轻人为了梦想这么拼。"
从 2005 年的扎克伯格、奥特曼,到如今睡 "棺材舱" 的 00 后,硅谷的疯狂似乎从未停止。
只是这一次,AI 浪潮下的年轻人,把 "淘金梦" 做得更急、更猛,也更让人看不懂。
没人知道这场狂欢会持续多久,但旧金山的凌晨 3 点,永远有亮着的办公室,和敲代码的年轻人。
文章/花开富贵
周周996,顿顿预制餐!美国AI界00后卷疯了: 住「棺材房」一周工作92小时
2025年09月13日 17:07 市场资讯短线配资资讯
周周996,顿顿预制餐!美国AI界00后卷疯了: 住「棺材房」一周工作92小时
2025年09月13日 17:07 市场资讯
发布于:山西省恒运资本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